青協領袖學院「自然『碳』世界領袖計劃」

大灣區ESG體驗行激發青年可持續發展志向


這一秒,他們置身在高新科技的廠房,看著數十噸垃圾被夾起投進火爐裡,為焚燒發電作好準備;下一秒,他們在模擬遊戲中扮演不同角色,合力出謀獻策,共同建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以上皆是參加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自然『碳』世界領袖計劃」的學生和在職青年,透過大灣區體驗和交流,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和回憶


這逾110名香港及內地青年參觀了9間廣州及佛山的綠色企業,涵蓋氫能發展、電動車及轉廢為能處理廠等,並參與多項交流論壇、工作坊及對談活動,嘉賓講者包括︰德勤中國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服務經理何惠敏、科軒動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凱盈,以及廣東江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魚菜共生項目負責人羅偉特。

參與青年於整個行程以綠色減碳為目標,例如以可重用水樽代替膠樽,實踐環保生活。

​​​​​​​

大學生魏名宇期望未來可循ESG方向發展,為平衡社會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出一分力。

​​​​​​​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三年級生魏名宇表示,曾於中學通識科接觸以單車代步來減少碳排放的議題,引起他對可持續發展的興趣,遂參加今次大灣區ESG體驗行。他對羅偉特的領袖對談環節特別深刻,原本以為科技發展是農業的一大挑戰,與投資者及農民等持分者的溝通才是更具挑戰性。他說,羅的經驗提醒大家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應該運用設計思維,從人的需求出發,積極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才可創造無限可能。

交流團其中一站是參觀被譽為廣東省環境及科普教育基地的瀚藍綠電固廢處理(佛山)有限公司,學員有機會深入垃圾處理廠,親睹垃圾轉化為電能的過程,還在展廳體驗各種互動遊戲。

​​​​​​​


香港教育大學全球及環境研究課程三年級學生林卓瑩,對展廳的安排及設計讚不絕口,尤其對模仿牛屁臭味的展品印象特別深刻,認為能夠引起學生對甲烷的興趣,並思考畜牧業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影響。

展廳各處以新奇有趣的方式提升學習興趣,林卓瑩笑指洗手間內設有猜謎遊戲,例如「甚麼動物最環保?」答案是「袋鼠」,因為牠隨身帶備環保袋。

大學生林卓瑩(右)作為校內的生態導賞員,認為這次的體驗啟發她參與環保教育時,需要引導小孩運用五感學習,激發他們的興趣,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

​​​​​​​

香港及內地青年在行程中建立友誼網絡,他們一起學習聯合國訂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並透過互動遊戲,了解ESG的重要性。

​​​​​​​


交流團另一項特別活動是「ESG 種子學校共創工作坊」,由中港兩地的高中生分成小組參與模擬遊戲,扮演社會上不同角色,例如財富追求者和環保主義者等,並在有限的資源及時間內,建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中六學生林曉彤指,她在第一輪遊戲時,各組員只重視經濟發展,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得分甚低,其後導師引導他們思考是否樂見社會如此發展,於是在第二輪遊戲中,不同立場的小組開始互相合作,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這次體驗讓林曉彤反思商業世界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應該平衡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她希望將來能從事ESG相關行業,為社會作出貢獻。

​​​​​​​

交流團還安排學員參觀廣州第三資源熱力電廠。

​​​​​​​


位於廣州的第三資源熱力電廠,每日焚燒逾9,000噸垃圾來發電,同時將產生的爐渣製成環保磚,並對排出的廢水過濾後循環再用,實現整體零排放的目標。筲箕灣官立中學中六學生陳姵岐說,參觀期間看到的垃圾山,讓她意識到全球每日產生的垃圾數量多得難以計算。然而,在電廠內部,卻聞不到一絲臭氣,原來該廠採用了負壓處理技術,將臭氣抽入爐內焚燒,她對這個過程感到非常讚嘆。

陳姵岐表示,透過是次計劃了解到聯合國訂立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發現世界上有很多人關注及參與可持續發展,明白到相關工作有多元出路,不僅可以為環保出力,還可以為消除貧窮、實現性別平等議題共同努力。

​​​​​​​

「自然『碳』世界領袖計劃」由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主辧,獲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撥款,透過三階段的項目,包括一系列線上工作坊、實體青年高峰會及大灣區體驗行,逾200名香港和內地大灣區高中學生、大專生及在職青年,以低碳生活、可持續發展及ESG策略為題互動交流。詳情可瀏覽網站 https://leadershipinstitute.hk